央广网广州12月18日消息(记者郑澍)18日下午,2016广州城建核心竞争力文化焦点论坛暨“城市客厅”年度盛典在广州举行。来自政、学、艺、商的跨界专家学者在现场与观众探讨广州旧城“微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复兴、城市公共街区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等八大焦点议题,为广州“建正”,为城市把脉,为提升广州城建核心竞争力建言献策,促进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保育的和谐发展。
“对于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而言,保护其风格和外表只是漫漫长路的开端。通过微改造这种手段,在旧瓶中装上合适的新酒,中国直播网,使历史文化街区承担新使命的同时,不至于因过度商业化成为‘仿古街区’,这才是对历史文化街区最好的保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张春阳教授说,在过去的一年中,她的关注点一直放在研究如何进行微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上,因为一个城市文化的发展,并不代表只是把它封存起来变成凝固的历史化石。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充分挖掘老城区潜在的资源和优势,保护和修缮文物古迹,探索出一条“老城改造+”带动城市连片更新的新路子。
一个城市文化的发展,并不代表只是把它封存起来变成凝固的历史化石,商业化运作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途径,也是文化保育的新尝试。广州市城投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强在发言中多次强调,无论是海心沙、小蛮腰,还是花城汇等商业体的建设和经营,都在不断探索一条商业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毕业于华工建筑学院的刘二囍也在不断进行文化和商业融合的探索,他在广州拥有三家24小时书店,通过为广州点燃一盏深夜的灯,用温情和态度作为原料,以商业作锅,为这座城市烹饪出一份精神文化大餐。他数次收留无家可归的街友,亦试过为流浪儿童寻找父母。在他的心目中,无论书店还是餐饮,白天是生意,晚上才是情怀和温度。
城市建设回归“人本”,少不了市民在其中的积极参与。各位市民参与历史建筑和城市文化保育的过程中,中国直播网,通过对话、联系与合作,促进了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实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认为,这一种对城市的关注,是广州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市民公益参与意识,这种文化基因也使来自东北的他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