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A08版
11月29日A10版
11月28日A07版
11月24日A05版
11月22日A03版
河南商报记者 高瞻展 王苗苗
河南商报的“暖冬圆梦”报道旨在帮贫困家庭实现一个小小的新年愿望,他们的愿望或许微不足道,但一件棉衣、一双手套、一条围巾、一双棉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暖冬。
6年走来,我们发现,中国直播网,贫困的孩子们不仅需要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更需要同龄人的交流沟通,需要时时刻刻被惦记的温暖。
或许,同龄人一个电话、一封信件、一句鼓励的话就能让这些贫困娃的心里感觉到温暖,让一份挂念感动你我。
相比捐款捐物,他们更需要被惦记
采访荥阳市崔庙镇一户贫困家庭时,河南商报记者很受触动:母亲双腿瘫痪、双手扭曲,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干不了重活;家里一对双胞胎雨雨、佳佳(化名)还在上小学2年级,却非常懂事,一回家,就帮母亲梳头、做饭、整理家务。
河南商报记者问这对小姐妹,感觉最高兴的一件事儿是什么?
她们害羞地笑了笑,回忆起今年开春过7岁生日时,荥阳郑西荥泽志工联合会助学志愿者送来的生日蛋糕和礼品,吃到蛋糕,俩小姑娘哭了,“没想到叔叔阿姨们能记得我们的生日。”
跟父母挤在一间巴掌大的出租屋里,小姐妹没去过公园,没逛过游乐场,更没有去过郑州,她们不知道郑州的小朋友们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愿每一个孩子 都不再孤单
在采访中,我们惊讶地发现,父母的体弱多病,家庭的重重变故,现实的穷困潦倒,甚至课业指导、家庭管教的缺失,让孩子们学会自强的同时,也变得更孤独,比起好心人捐赠的电脑、现金,他们更喜欢大姐姐送的一包奥利奥饼干,更喜欢有人和他们平等地聊天、交流。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城里娃能读到同龄人逆境求存的故事,也希望有更多的城里娃能和贫困孩子们交朋友,无论是圣诞节、元旦、春节还是儿童节,一张贺卡、一封信件、一个小礼物,就能让贫困孩子们不再孤单。
欢迎您和贫困孩子结对子,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在父母的指导下,与乡下娃心连心;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组织下与贫困孩子结对子。要知道,温暖的不是送的东西,中国直播网,而是传递爱的过程。
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记者陪你去办事儿”,留言“暖冬”二字,会收到贫困娃们的详细资料,您也可以联系河南商报记者高瞻展(电话/微信13783635192)、王苗苗(电话/微信13937162869),愿每个孩子都不再孤单。
张妲妲 女 郑州市天明路群英路口31中家属院
——母亲患严重心脏病,弟弟读初中,父母离异后父亲不管母子三人,房租、医药费全靠她做兼职赚取。
付丽霞(姐)、洋洋(弟) 荥阳市乔楼镇付河村
——父亲去世,母亲盲聋哑脑子不灵,全靠姐姐带弟弟,十岁的小弟弟为给上高三的姐姐省出时间看书学习,自己学会了生火做饭。
朱钶永 男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邻居给我送过一次米饭,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 父亲离世,母亲远走他乡,小男孩儿跟随八旬的老爷爷、老奶奶生活,照顾老人,担负起家庭重担。
段玉德 男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段窑村
——11年前,53岁的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段窑村村民王莲霞从村头路边抱回了一个弃婴,11年时间,王莲霞省吃俭用,一个人将其抚养长大。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个孩子,王莲霞与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已经不常联系。
雨雨(姐)、佳佳(妹) 荥阳市崔庙镇
——母亲双腿瘫痪,类风湿、胆结石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干不了重活。姐妹俩很懂事,一放学就帮母亲梳头做饭。
王喜梦(姐)、王子嫣(妹)
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放磨店村
——父亲病逝,母亲离家出走,俩姐妹跟着74岁的奶奶生活,最大的愿望是“当医生,去救那些像父亲一样,得了病但没钱治病的人”。
潘艺涵 女 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范台村
——4年前,父亲病逝,母亲离家出走,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艺涵对此毫不知情。她喜爱画画,可最大的愿望是挣钱,因为可以给爷爷奶奶买药吃,“他们就不会离开我了。”
赵曦曦 女 郑州市群英路19号院
——父母残疾,14岁的赵曦曦就变成了家里的小跑腿儿,可她“10以内的加减算起来都有些吃力”,这让母亲于小娟甚为担心,却又无法启齿,“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她特别喜欢古筝,只是没咋学过。”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