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12月12日讯 12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组织的社会心态调查中了解了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生活压力源,以及对于这些生活压力的主观评价。居民回答中问题最严重的是经济问题,物价、自己或家庭收入排在生活压力的前两位,其后是子女教育、医疗、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和交通问题,再其后是赡养老人、住房、自己或家人工作、学业或就业,排在后面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分别是婚姻和恋爱及家庭成员关系和邻里、同学、同事等社会关系。
一线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为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蓝皮书指出,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源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是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其中,就业压力感和二三线城市同水平,但低于四线及以下城市。其他经济方面和家庭人际的压力感,一线城市均高居其他城市。
四线及以下城市除了交通和住房压力感低于一线、二线城市和整体平均水平(不过也高于三线城市),中国直播网,其他经济压力源也并非最低,收入、教育、医疗、健康、赡养老人、工作学业压力接近全国整体平均水平,而在家庭与人际压力感上更是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和二线、三线城市。即使有着较好的就业环境,一线城市也并非宜居城市, “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热词和公众话题。
但是四线及以下城市也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离一线,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干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
三线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以及整体水平,在经济压力感、家庭人际压力感上均为最低。这和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城市竞争力的宜居城市结果一致,认为三线城市普遍宜居,而二线城市宜居欠佳。但将二线城市细分为二线发达、中等发达、发展较弱城市,再和三线城市比较后却可以看到,中国直播网 ,虽然二线发达城市在住房、交通和赡养老人三个与经济有关的压力感上逊于三线城市,有较高的生活压力感,但在其他经济压力感上,特别是家庭和人际压力感上是低于三线城市的。
二线发达城市包括的是经济发达的强省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8个城市,生活压力感在经济压力和家庭人际压力上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也远远低于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从生活压力感角度考虑,或许可以称之为宜居城市。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