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航程上,只有正确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做到——先找准方向,再加速运行。谈到创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一批批大国重器正在开启中国制造业一个新的时代。
这两天,在孵化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实验室里,中国全新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正进行总装。不少人或许会问: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四年前就已经完成了7000米深潜试验。为什么我们还要生产4500米级别的潜水器呢?
4500米载人潜水器进行总装
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
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 蛟龙号在2002年立项,当时我们国家对钛合金厚板的制造能力与整个加工工艺,包括成型、焊接,从来没有人做过。我们当时走的路线就是自主设计,但是利用俄罗斯的加工能力来加工。
潜水器核心部件:载人球舱
胡震指的是,潜水器的核心部件——载人球舱,当年,俄罗斯用来自中国的钱,把钛合金厚板锻造成一块块分散的构件,再像拼西瓜皮一样,拼接成完整的球体,造出了抗7000米水压的蛟龙号球舱。除了球舱,蛟龙的推进器、液压系统等不少部件也都是进口的。曾经一部分人认为,这些部件,能全球采购的,中国就没必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搞自主创新。然而,就在蛟龙入海后不久,这种的思路就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申申
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申申: 推进器是从美国进口的,当美国人知道中国在做蛟龙号七千米这个潜水器的时候,后期的备用备件进口受到了很大的管制。
按照国家的十三五规划,要实现对万米深海的常态化科考,放眼世界,谁都没有这类潜水器的制造能力。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常被卡脖子的经历,也让科研人员痛定思痛。这一次,蛟龙的科研人员把登上创新巅峰的机会留给了自己。大家以钛合金球舱为突破口,从零起步,推翻各种实验结果,将整块钛合金板,直接冲压成半球形,以激光焊接缝合,最终经受住了严酷的耐压测试。4500米球舱的制造工艺和性能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踩在4500米球舱的肩膀上,中国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潜水器也有重大突破,缩小比例的球舱,已经通过超万米压力测试。中国在钛合金材料、成型等关键技术上跃升全球巅峰。
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已经把一系列尚未突破的尖端技术一一开列在了大国攻坚的清单里。我们要去攻克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技术;要去突破自修复智能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合成新材料;国产大飞机要交付使用、还要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建立第一个空间站。观察到中国规划中这一批批大国重器的名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十分敏感地指出,中国创新正在激发全球制造业的一次迭代更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 习主席公布的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目标,是一个十分贴切的表述,中国在生产中进行着知识投入。知识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与以前相比大大提高,以提高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高锐任职8年,央视联合亿赞普大数据挖掘到全球1200多篇有关他的报道,密集关注中国创新,前一个四年,高锐提到中国创新,关键词为“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和“巨大进步”,以赞许为主;而最近四年,“促进发展、重要角色、加强合作”成为了关键词。高锐提醒世界应该抓住中国创新这个合作机遇,他不止一次提到:“中国已经拥有长期的战略性目标—中国制造2025。”从天宫、神舟、蛟龙,到长征系列大火箭、国产大飞机,中国直播网,这些重大创新正把中国制造业水平拉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为了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十三五这五年,创新发展还将经受一番脱胎换骨的锤炼。到那时,大国重器释放的创新浪潮,中国直播网,才能推动中国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